头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 连州行

连州:瑶乡“村企”为集体经济强动力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3-24 17:07:18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近年来,连州市瑶安瑶族乡直面部分村集体经济增收后劲不足、自身发展资源匮乏以及单兵作战能力薄弱等困境,积极探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以辖区部分乡村集体经济改革为试点,通过“村村联合”“村企联合”等协作方式,探索出以村办公司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并采用“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运营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为百千万工程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合伙人”机制,共享发展红利

一是多元投资,搭建发展平台瑶安瑶族乡秉持“政府引导、产权共有、发展共商、红利共享”的理念,构建村集体与社会资本的利益关联机制。采取“政府帮扶、村集体投入、社会资本入股”的多元投资模式兴办村办企业。在乡党委政府引领下,整合驻镇帮镇扶村资金18万元、政府乡村振兴资金30万元以及村集体自筹的14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功搭建起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平台,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开拓出全新路径,使资金切实融入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二是村企合作,明确利益分配由瑶安瑶族乡清源村、盘东村等七个行政村携手成立连州市兴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瑶公司”),村集体作为主要股东,引入成耀家庭农场茶叶生产线,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公司董事,以村企合作模式分配股份,按股分红,构建紧密利益共同体,共同探索“无产业、无技术、无人才”的“三无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路径,让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在合作中实现共赢。三是分红显著,注入振兴动力推行“合伙人”机制后,瑶安瑶族乡的村集体经济迎来飞跃式增长。2024年分红总额达30万元,各行政村与社会资本依据公司章程及投资协议,收获3万元至8.3万元不等的分红。例如,清源村曾是集体经济薄弱村,此次获8.3万元分红,随即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修缮破旧道路如今道路平坦宽阔,农产品运输高效,物流成本降低。此外,可观收益让投资者坚定继续投资的决心,计划追加资金引入先进茶叶加工设备提升茶叶加工效率与品质,助力产业高端化,吸引更多客户,带动产业升级。这一成功模式引得周边镇(乡)考察学习,为瑶安瑶族乡乡村振兴吸引更多资源,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二、构建“产购销”体系,拓宽销售渠道

一是资源聚合,搭建合作桥梁瑶安瑶族乡全力开拓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搭建起连接田间与市场的产购销合作桥梁。一方面,深入各村,组织村干部与志愿者上门宣传,鼓励村民集中售卖零散特色农产品。通过村统一收购,汇聚草莓、山茶、冬笋等

各类农产品资源。为保障收购工作高效进行,建立完善收购流程

与标准,成立质量检测小组,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称重、分拣与包装,确保农产品品质与销售状态。另一方面,组建专业市场调研团队,深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制定针对性销售策略,为拓宽销售渠道、提升销量筑牢根基。二是盘活厂房,完善全链服务。兴瑶公司投入约20万元,盘活原国营南方机械厂两栋约2000平方米闲置厂房,修缮装修作为运营基地,建设电商直播间、茶叶加工厂、农产品展销厅、烘干房、保鲜冷库等,提升农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能力,构建完善“从田间到消费者”全链条服务体系,让瑶家“山货”以更好的姿态走向市场。同时,兴瑶公司与农超对接、企业带动、工作队帮扶、电商直销多管齐下,推动特色农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市场,实现“菜园子”直通“菜篮子”。三是收购销售,带动群众增收兴瑶公司将目光聚焦在农产品收购上,自2024年起,累计从280户农户手中收购了冬笋、冬菇、菜干、笋干、大米、茶叶、花生油等超5000公斤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0万元解决了农户销售难题。与此同时,兴瑶公司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多场农产品种植与加工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先进种植技术、科学田间管理方法以及农产品深加工工艺,例如茶叶的烘焙提香、窨制增味等技术。通过系统化的培训,超过20户家庭熟练掌握了深加工技术,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兴瑶公司的推动下,瑶安瑶族乡茶叶产业年产值达720万元,创造13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群众扩大生产、增收致富,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三、推进“集成式”改革,盘活闲置资产

一是试点改革,探索发展新路。瑶安瑶族乡党委经深入调研,选定清源村作为乡村振兴综合改革集成示范点。清源村有一定发展基础,却也存在闲置土地多、产业结构单一等共性问题,极具示范价值。确定试点后,组建由乡领导干部、农技专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构成的工作小组进驻清源村。小组全方位摸底调查,实地勘察、入户访谈、数据分析,精准掌握闲置土地分布、面积、土壤条件及村民产业发展意愿。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与村民共商发展方向,反复研讨论证,确定以盘活闲置土地为突破口,融合闲置土地利用与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挖掘沉睡土地资源,引入适宜产业项目,激发村庄活力。二是整合土地,发展种植产业清源村积极借鉴“三地活化”等先进经验,全面摸查村内闲置土地,依据实际科学规划,整合零散闲置土地,按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村集体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以“反租倒包”形式发展农业种植产业。兴瑶公司董事外出考察发现红颜草莓种植前景良好,因清源村地理环境、气候适宜,村集体将流转的12亩闲置土地租给兴瑶公司种植红颜草莓,并聘请当地村民,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让闲置土地焕发生机三是产业融合,实现效益双赢清源村将草莓产业与休闲、旅游、采摘进行深度融合,精心策划举办草莓采摘节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推广,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区的游客纷至沓来,亲身体验田园采摘的乐趣。游客在享受采摘快乐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2024年,红颜草莓销售额30万元,实现小产业大产出,成功盘活村里闲置土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为破解连州乃至粤北地区新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问题提供“瑶安路径”“瑶安经验”,成为乡村发展可借鉴的生动范例。






footer底部